2010 年 7 月

香港發明協會

黑盒子發明人 病逝澳洲

黑盒子發明人 病逝澳洲
2010/7/21 下午 03:46:00

(中央社雪梨21日法新電)官員今天表示,發明「黑盒子」的澳洲發明家已經過世,享年85。通稱黑盒子的飛行資料紀錄器對於飛機失事調查非常重要。

1953年調查「彗星」(Comet)客機失事案時,華倫(DavidWarren)想到利用「黑盒子」紀錄飛行資訊的點子。彗星是全球第1款民航噴射機。

澳洲國防部門表示,華倫於19日逝世。

該部門在聲明中說:「華倫博士的飛行紀錄器,對全球飛航安全功不可沒。」

「彗星」失事災難撲朔迷離,當時協助調查的華倫是墨爾本的航空研究員,他發現紀錄駕駛員座艙中聲音及資料的器材可以幫助調查。(譯者:中央社李欣穎)990721

http://www.cna.com.tw/ShowNews/WebNews_Detail.aspx?Type=FirstNews&ID=201007210020

教育學院有關科學發明家的介紹

香港教育學院科學系 有一個網頁,由呂宗偉博士、蘇詠梅博士及陳城禮博士帶領,郭燕兒網頁制作,介紹阿里斯多德、阿基米德、哥白尼、牛頓、瓦特、弗萊明、萊特兄弟、居里夫人、愛因斯坦、克利克與瓦特遜等等一眾科學發明家。

要是你不知道他們是誰,就要看看這個網頁:
http://www.ied.edu.hk/invent/main.html

理大科研揚威國際發明展

【東方日報專訊】本地大學再次揚威海外!香港理工大學的科研人員在第三十八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獲取佳績,六項參賽項目獲得兩金、三銀,一銅殊榮。其中改良版的冷氣製冷系統「應用微膠囊相變材料技術的蓄能裝置」,可減少用電量達兩成至一半,榮獲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另一項獲得金獎的研發項目「用作細胞再作劑的創新性多合體」,利用小型化學分子代替病毒成為媒體,將基因帶入人體細胞當中,變成可用作治療疾病的幹細胞。

冷氣機已成為生活必需品,理大屋宇設備工程學系副主任牛建磊研發的「應用微膠囊相變材料技術的蓄能裝置」,可令冷氣應用得更環保,獲得今次發明展的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

六項目參賽 全部獲獎
參與研發的研究生張蒴指出,一般水製冷系統,需要將水凝結成攝氏零度的冰,以儲存能量,但是研究利用納米技術為基礎製成的微膠囊相變材料漿液,只需將溫度降至攝氏十四至十七度,便足以達至與水冷相同的儲存量,從而減低用電量達兩成至一半,儲存能量的速度更較一般的水冷系統快一倍。

此外,由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藥理學講座教授趙德秋研發的「用作細胞再作劑的創新性多合體」,是針對外國研究中以病毒作媒體,將不同基因帶進人體細胞,並將普通細胞重新編序演變成幹細胞的技術加以改良,獲得大會頒發金獎。

他指,以病毒作為媒體存有危險性,一旦病毒長時間留在人體內,有機會誘發成癌細胞,故花了約一年時間,利用藥理學的原理研發出不同功能的小型化學分子,代替病毒作誘導媒體,將普通細胞改造為幹細胞,在沒有需要時更可將化學分子抽走,避免對人體造成傷害。他續稱,幹細胞有再生能力,取代身體內的壞死細胞及降低人體排斥的現象,可用作治療中風、老人癡呆症等,但有關研究仍在實驗階段。

第三十八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於今年四月在瑞士舉行,四十個國家共一千個創新項目參賽,理大六個項目全部獲獎。

原文:http://www2.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2/1/1/1559789/1.html

理大幹細胞技術獲發明金獎

【本報訊】(記者 周婷)幹細胞Stem Cells)領域是當今世界生物醫學研究的前沿焦點,香港學者成功作出突破,為有效治療遺傳病及脊椎損傷等永久性疾病帶來曙光。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藥理學講座教授趙德秋及其研究團隊,研發出稱為「創新性多合體」(Polyomnics)的專有小型化學分子,能誘導不同的人體細胞(如皮膚細胞)改造成幹細胞,可望修正遺傳病的基因及進行其他細胞層面的治療,更因而獲得「第38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有關技術預計在5年內逐漸成熟,開展人體臨床實驗,並於10年後推出市面,造福全人類。

趙德秋介紹指,「創新性多合體」是通過藥理學原理,將不同的化學物質組合而成的專有小型化學分子,能誘導人體細胞轉化成多幹細胞,更可以專有化學技術,為病人的神經細胞、肝細胞、纖維母細胞等專門組織,重組成度身訂造的專用幹細胞。而轉化後的細胞,可用於細胞治療、生物軟組織工程、藥物開發或疾病演變的基礎研究,更可望發展以修正帶有遺傳病的基因。此外,新技術亦有較高的重新排序特質,或可減低細胞基因突變而引發腫瘤等其他病變的風險。

以地中海貧血病為例,現時全港約有8.5%人口患有此由基因病變引發的遺傳病,患者要接受定期輸血以穩定病情。

趙德秋表示,憑藉新技術,只需要抽取患者的身體細胞如皮膚細胞,再利用「創新性多合體」,即可將之轉化成優質的幹細胞,輸入病人體內「打低」有基因病變的壞細胞,達到治病效果。參與研究的同系博士生黃冠庸笑言,由於「羊毛出自羊身上」,病人利用這種幹細胞治病,更可消除輸血導致的排斥問題。

至於脊椎受創等難以自動復原的永久損傷,亦可透過新技術轉化而成的專用幹細胞,進行修補與治療。趙德秋指,目前研究團隊仍致力探求效果最佳的化學分子組合,下一步或會開始進行動物實驗,預料5年內可發展至臨床階段,希望10年後能達應用層面,用於不同病人身上。

「微膠囊相變材料」省電亦獲獎

除多合體的發明外,理大屋宇設備工程學系教授牛建磊及博士生張蒴共同研發的「微膠囊相變材料」,亦獲得發明展的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有關物料可代替傳統的融雪製冷技術,應用於工廠、大廈的空調系統,可最多節省50至60%用電量與電費,對環境及「荷包」均有益處,一舉兩得。當中的原理是透過與蓄能裝置的配合,系統可在晚上較低用電量時,把能量儲存起來,並於用電量高峰的白天時間,把蓄能釋放以支持空調系統,達到節能效果。

牛建磊指,使用新材料製冷的空調系統,平均可使用10年或以上,比以往運用融雪技術的空調,約4至5年便要更換雪種維持製冷效果,其壽命更長、持久力更佳。有關發明亦已於美國申請專利。

理大在是次發明展中,還獲得3個銀獎與1個銅獎(見表)合共6大獎項,成績出眾。各得獎者均表示,未來會繼續改良作品的不足之處,並積極尋求與廠家合作將發明產品化。

原文:http://paper.wenweipo.com/2010/06/25/ED1006250001.htm

發明家助山頂降溫 圖重現冰川

秘魯環保分子擬塗白山峰抗暖化
2010-06-29

秘魯一名環保發明家為了對抗全球暖化,近日在安第斯山脈展開一項低成本的革命性計畫,要把三個峰的峰頂塗上白色,希望可以反射陽光,產生降溫效應,令已消失的冰川重現。科學家認為這個計畫可行,可能是降低全球溫度的唯一辦法。這名環保活躍分子是55歲的戈爾德(Eduardo Gold),他希望用白油塗滿安第斯山脈三個峰頂,期望藉反射陽光令山頂降溫,以減慢冰川融化的速度。他計畫把三處共70公頃的山頂漆成白色,迄今已完成其中一個峰頂2公頃的工程。 戈爾德的非政府組織去年底在世界銀行「拯救地球的一百個方法」比賽中,成為26個得獎方案之一,獲20萬美元獎金進行試驗。 不過圍繞該計劃仍然存在分歧,有人認為它只不過是個愚蠢的想法,但有科學家覺得這是個簡單卻又不錯的解決方案,至少值得一試。 雖然戈爾德還沒有收到由世界銀行提供的20萬美元獎金,但他的試驗項目已經在海拔4756米的Chalon Sombrero峰上展開。 這個原本白雪皚皚的山峰經過長期以來的剝蝕,岩層已經裸露在外。 在工程中,4名工人將塗料與石灰、工業蛋清和水這三種簡單的環保材料混合在一起,這種混合物自秘魯殖民時代起就在使用。工人們沒有油漆刷,而是直接用水壺將白色塗料噴灑到山峰周圍鬆散的岩石上面。 這是一個艱苦的過程,但他們在兩周內已經粉刷了兩公頃的範圍。按照預定計劃,整座山峰完工之後,他們還將再粉刷另外兩座面積共70公頃的山峰。

原文: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12/1/1/17700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