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 Apple 是創新者而非發明家

導語:《福布斯》雜誌網絡版專欄作家拉里‧馬吉德(Larry Magid)撰文指出,人們如今都期盼著 Apple 能推出下一個改變世界的革命性產品。但縱觀歷史, Apple 只是一個“創新者”,而非“發明家”,它總能在原有創意的基礎上,化腐朽為神奇,打造出偉大的創新產品,iPod、iPhone和iPad,無一例外都體現了這一點。

  以下為文章全文:
  化腐朽為神奇

對於 Apple 接下來會推出什麼樣的發明,許多人都心存好奇。實際上,如果回顧 Apple 歷史,大家就會明白一個道理:它不會去發明一種新產品,而是對別人已經上市的產品進行改進,然後將一個好創意變成一款偉大產品。

Apple 是一個創新者,對於這一點,我從未懷疑過。iPod、iPhone和iPad,無一例外都是極具創新的產品,但它們都是在 Apple 對其他公司同類產品或概念改進以後推出的。

2001年10月問世的iPod並不是世界上第一款數字音樂播放器。韓國公司Diamond Multimedia早在1998年就推出了Rio PMP 300。更重要的是,如果不是無數科學家和發明者在存儲、壓縮、電池壽命等方面不斷創新,這些產品或許並不會存在。

不過, Apple 卻展現出一種其他公司所不具有的非凡能力,將iPod與iTunes軟件和音樂商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再加上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高人一籌的營銷功力,iPod不久便成為主導全球音樂播放器市場的一款產品。

  行業黃金標準

無獨有偶。2007年發佈的iPhone同樣並不是全球第一款智能手機。在此之前,Symbian、 Nokia 和RIM(現已更名為黑莓)都曾推出過這種產品。第一款Android智能手機雖然姍姍來遲,直至2008年才問世,但在 Google 的鼎力支援下,安迪‧魯賓(Andy Rubin)早在2003年便推出了Android操作系統的開源版本。微軟也在iPhone問世前幾年推出了Windows Mobile流動操作系統。

實際上,iPhone也並不是第一款觸摸屏智能手機,這一榮譽應該歸於IBM的Simon Personal Communicator,後者早在1992年便閃亮登場。

同iPod一樣, Apple 只是對這一概念加工改進,令iPhone成為第一款功能齊全的觸摸屏智能手機。誠然, Apple 圍繞iPhone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宣傳,但它成功利用這種炒作,不僅取悅了數百萬用戶,還成為全行業評判其他手機的“黃金標準”。即便是現在,黑莓、 Samsung 和其他廠商在推出新款智能手機時,專業測評人員仍會第一時間用 Apple iPhone與其比較。

  點石成金之術

Apple 在2010年推出了iPad,這同樣是一款極具創新精神的產品。但早在十年多以前,就有許多公司發佈了各式各樣的平板電腦。

2001年11月,比爾‧蓋茨在Comdex電腦展上宣佈,微軟將推出支援平板電腦的Windows系統版本。蓋茨那時預測,平板電腦將在5年內成為最受歡迎的PC產品。

微軟在平板操作系統領域的早期嘗試以失敗告終。但在 Apple 憑藉iPad重新定義了平板電腦後,微軟又以Windows 8操作系統和自家Surface平板作出回應,看上去它對初期的失敗並不甘心。

在平板電腦領域, Apple 並無開天闢地之功,但它憑藉iPad,讓平板電腦從一款命運多舛、影響力微弱的冷門產品,一躍成為流動領域最熱門的硬件產品之一。iPad的成功,再度証實了 Apple “點石成金”的能力。

  下一個大事件

所以,在探討 Apple 接下來會推出什麼樣的重要產品時,我們可以將目光瞄準那些已經存在、但仍有重大改進空間的產品。

有人說,智能手錶會成為 Apple 創新的一個重要方向。實際上,市面上諸如此類的產品不勝枚舉,只不過沒有一款成為重磅產品。另一方面,如果 Apple 可以在 Samsung 、 Sony 、LG等公司現有產品的基礎上進行重大改進,互聯網“智能電視”或許會成為 Apple 的“下一個大事件”。

此外, Apple 還有可能將觸角伸向家庭自動化領域,與無數規模更小的公司競爭。強大的 Apple 會去挑戰LG的“智能”電冰箱嗎?我對此持懷疑態度,但的確希望 Apple 涉足自動化產品領域。我認為 Apple 不會在短期內推出什麼智能汽車,不過開發娛樂、通訊或導航儀器倒是存在可行性,畢竟,這一市場依舊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所以, Apple CEO蒂姆‧庫克(Tim Cook)或許正帶著一幫工程師和設計師,四處尋找其他公司頗具潛力、但仍未達到 Apple 標準的產品。

實際上, Apple 大可不必去開創一個改變世界的新產品類別,它只要開發出人們喜愛的產品,然後讓人們相信自己離不開它們就行了。(揚帆)

 

原文:http://digital.sina.com.hk/news/-7-13478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