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傳統民居穿上科技新衣 雲南小發明家摘國際大獎

利用太陽能發電、利用屋頂收集積雪轉化為水……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資源,進行發明創造,誰會想到,這些發明專利都是出自中學生之手呢?而雲南民族中學的5位同學就用發現的眼睛,和一些奇思妙想,使傳統民居也披上了節能減排外衣,他們制作的“居民村寨節能環保係統”榮獲了德國第65屆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銅獎、第三屆世界創意節金獎。同時,雲南民族中學也榮獲“科技發明特色學校獎”。

發明1:太陽能+節水係統

傳統民居穿“科技”衣

27日中午,在雲南民族中學,記者見到了這5位高一年級學生及他們的發明。其中,在一個外形酷似藏族傳統民居的屋頂上有太陽能板,裏面還有燈,下面則有幾根細細的塑料管。

學校通用技術課老師牟榮生說:“在展覽會上,太陽能板供電,模型裏面的燈都是亮的。傳統民居的水循環係統也工作得很好。”在德國期間他看到很多太陽能應用,德國有一個光伏工程,在邊遠地區很多居民自建太陽能發電裝置,很實用。他說,雲南屬于高原地區,日照充沛,應該大量推廣太陽能,現在太陽能熱水器很多,但太陽能發電應用的還很少。

在屋頂裝一個蓄水池,通過管道流到各處;然後建一個污水收集處理裝置,實現污水循環使用。“藏族房屋很有特色。”王文瑞同學說,“但也有可以改善的地方,比如他們的水循環係統、太陽能利用方面。”

王梽羽同學則說,有一年暑假他去香格裏拉,看過當地的藏族民居。他們的生活用水主要靠高山融雪,村民有時要去很遠的地方取水。“我就想如果取一定量的水,讓它循環使用的話會節約很大的人力財力,所以我們就設計了水循環係統。”

發明2:借助孔雀形象

建個特色科技宮

他們的另一個作品,是一個富有孔雀色彩的科技宮。屋頂就像孔雀開屏一樣,輕盈張開,又有點傾斜。科技宮左側是一個圓形的卵,外部用一片一片孔雀羽毛狀的飾品組成;右側有一個葫蘆,屋頂上的雨水可以流進葫蘆裏,通過處理後用作綠化用水。屋頂上也是有一塊太陽能板,為科技宮提供電力。

在動手做模型的過程中,5位同學相互配合發揮各自所長。張曼同學用白色、紅色等顏料,給傳統民居模型配上了藏族特有的顏色、圖案。王文瑞說:“通過這次,更加了解了民族文化知識,動手能力得到鍛煉,思維有了擴展。”

該校木世傑老師說,這是學校第一次參加世界科技大賽,選送的作品取材于在學校舉辦的第二屆科技節中“首屆創新體驗民族民居建模制作賽”中的優秀作品。經過後期的再次加工,在保留民族民居原有特色的基礎上,將學生的科技創新、環保理念融入民族民居建築模型當中,民居的功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同時,在此過程中也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科技創新實踐能力。(楊質高)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y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13-11/29/c_132928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