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

物理定律打官司 助小路車禍司機脫罪

一直有參與舉辦青少年發明家比賽的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工程師盧覺強,引用物理學的能量守恒定律,找出警方專家的計算錯誤,該司機終獲判無罪。可見工程師的知識,真的可以幫助到社會上很多的人。

YouTube player

【本報訊】一宗普通不過的小路出大路車禍,憑一條物理學定律,打破「小路出大路,一定小路司機錯」的謬誤。一名駕車由小路出大路時被撞的司機被控不小心駕駛,找來曾以牛頓定律助司機脫罪的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工程師盧覺強,引用物理學的能量守恒定律,找出警方專家的計算錯誤,該司機終獲判無罪。盧覺強總結經驗稱:「警方只要細心點,已可避免無辜市民受屈。」
記者:鄭啟源

案件上月 9日在法院審結,事發 09年的聖誕翌日,任職建築署高級建築師的盧國豪駕車從屯門寓所出發到朋友寓所過節。當駛離屋苑右轉入福亨村路時,遭另一部私家車攔腰撞到,其座駕右前輪撞脫,盧頭部受傷,幸無大礙,原以為逃過一劫,兩周後卻遭警方控以不小心駕駛。

盧國豪自言有 36年駕車經驗, 10多年未有違反交通規例,事發時駕駛大發 K- Car,他聲稱當時看清路面狀況才駛出大路。對方是年輕司機,駕駛的本田思域改裝了碳纖車蓋, 5年駕駛經驗,曾犯兩次不小心駕駛,聲稱事發時無超速,在距離 1.5個車位時才見盧的汽車。

盧國豪卻堅持自己無辜,「出車前明明睇清楚冇車,一駛出眼尾就見到右邊有車高速駛至,車速隨時有 100公里,撞車後車頭左移超過 90度,去咗相反方向,仲推前幾米,差啲無命」。他拒絕認罪,選擇在裁判法院自辯。

有豐富交通意外專家證人經驗的盧覺強接到盧國豪的求助後,也以為官司必敗無疑,「小路出大路,警察實話你盲毛冇睇清楚,小路司機多數衰 o架啦」。不過,在重組案情期間,一條物理學定律,一條方程式,道出案中關鍵。

「根據能量守恒定律( Principle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動能會轉化為功率(work done),政府化驗所根據警方提供數據,推算大路車時速為 47公里,但佢冇考慮到撞車時,部份能量轉化成撞擊力。計埋落去,時速最少有 82公里。」盧覺強稱,發生意外的福亨村路,車速限制為 50公里,即在大路行駛的思域可能超速,成為案件重要疑點。法庭採納其專家報告,裁定盧國豪無罪。

盧覺強質疑處理車禍的警員疏忽,他以往做過煞車實驗,時速 50公里只需 7.5米就可煞停,意外現場卻留有 12米胎痕,大路車司機供稱無超速有可疑,「點睇都係佢有超速」。

他稱,警方有時單憑經驗處理交通意外,忽略細節卻可令市民蒙寃,「好似多車連環相撞,成日以為撞兩次,就係中間架車跟太貼煞唔切;小路出大路就例牌話小路錯,唔查清楚咪告錯人囉!」他呼籲警方細心蒐證,無謂擾民。

理大幹細胞技術獲發明金獎

【本報訊】(記者 周婷)幹細胞Stem Cells)領域是當今世界生物醫學研究的前沿焦點,香港學者成功作出突破,為有效治療遺傳病及脊椎損傷等永久性疾病帶來曙光。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藥理學講座教授趙德秋及其研究團隊,研發出稱為「創新性多合體」(Polyomnics)的專有小型化學分子,能誘導不同的人體細胞(如皮膚細胞)改造成幹細胞,可望修正遺傳病的基因及進行其他細胞層面的治療,更因而獲得「第38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有關技術預計在5年內逐漸成熟,開展人體臨床實驗,並於10年後推出市面,造福全人類。

趙德秋介紹指,「創新性多合體」是通過藥理學原理,將不同的化學物質組合而成的專有小型化學分子,能誘導人體細胞轉化成多幹細胞,更可以專有化學技術,為病人的神經細胞、肝細胞、纖維母細胞等專門組織,重組成度身訂造的專用幹細胞。而轉化後的細胞,可用於細胞治療、生物軟組織工程、藥物開發或疾病演變的基礎研究,更可望發展以修正帶有遺傳病的基因。此外,新技術亦有較高的重新排序特質,或可減低細胞基因突變而引發腫瘤等其他病變的風險。

以地中海貧血病為例,現時全港約有8.5%人口患有此由基因病變引發的遺傳病,患者要接受定期輸血以穩定病情。

趙德秋表示,憑藉新技術,只需要抽取患者的身體細胞如皮膚細胞,再利用「創新性多合體」,即可將之轉化成優質的幹細胞,輸入病人體內「打低」有基因病變的壞細胞,達到治病效果。參與研究的同系博士生黃冠庸笑言,由於「羊毛出自羊身上」,病人利用這種幹細胞治病,更可消除輸血導致的排斥問題。

至於脊椎受創等難以自動復原的永久損傷,亦可透過新技術轉化而成的專用幹細胞,進行修補與治療。趙德秋指,目前研究團隊仍致力探求效果最佳的化學分子組合,下一步或會開始進行動物實驗,預料5年內可發展至臨床階段,希望10年後能達應用層面,用於不同病人身上。

「微膠囊相變材料」省電亦獲獎

除多合體的發明外,理大屋宇設備工程學系教授牛建磊及博士生張蒴共同研發的「微膠囊相變材料」,亦獲得發明展的評審團特別嘉許金獎。有關物料可代替傳統的融雪製冷技術,應用於工廠、大廈的空調系統,可最多節省50至60%用電量與電費,對環境及「荷包」均有益處,一舉兩得。當中的原理是透過與蓄能裝置的配合,系統可在晚上較低用電量時,把能量儲存起來,並於用電量高峰的白天時間,把蓄能釋放以支持空調系統,達到節能效果。

牛建磊指,使用新材料製冷的空調系統,平均可使用10年或以上,比以往運用融雪技術的空調,約4至5年便要更換雪種維持製冷效果,其壽命更長、持久力更佳。有關發明亦已於美國申請專利。

理大在是次發明展中,還獲得3個銀獎與1個銅獎(見表)合共6大獎項,成績出眾。各得獎者均表示,未來會繼續改良作品的不足之處,並積極尋求與廠家合作將發明產品化。

原文:http://paper.wenweipo.com/2010/06/25/ED1006250001.htm